6月24日,《新华日报》第九版,以“太阳集团7237网站:跑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度”为题,整版全面宣传报道我校事业发展情况。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新闻链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06/24/node_9.html#content_938620
太阳集团7237网站:跑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度
太阳集团7237网站坐落在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素有“五省通衢”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6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留学生2.3万人,形成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被评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
风雨兼程,岁月如歌。太阳集团7237网站秉持“格物致知 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跑出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度。
学科特色鲜明 教学求真创新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
凝练专业特色,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学校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7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国家级教学项目12项;拥有省一流本科专业15个、省重点专业(类)5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5项。多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29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获批江苏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与16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拥有硕士生导师110人,已培养研究生300余人。学校紧密对接徐州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根据社会需要整合专业设置,打造了“工程机械、食品工程、能源光伏、土木建筑、化工环境、商贸物流”等六大特色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的对接融合。加快产业学院建设,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成立“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淮海经济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学院”“淮海经济区体育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全方位、多学科的科研与创新平台,打造“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学校拥有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1个,省级以上优秀创新团队6个。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近40个。化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15项、成果奖125项,新增各类授权专利1506项;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与常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成立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徐州分中心,与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共建特色鲜明的建筑安全工程专业;牵头成立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为国家新能源战略培养“光伏生力军”,这是首个设在高校的国家级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
师资力量雄厚 潜心立德树人
学校名师大家云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一流。现有高级职称6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65人次,7名教师和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学校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实施学科团队汇聚工程,积极打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关爱学生、担当有为的教师队伍。提升人才聚集力,围绕学科建设目标,织密立体化引才网络,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仅2019年以来签约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等博士、教授180余人。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聘请238名院士、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兼职教师。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打造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管理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曹杰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获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等。他关爱学生,甘为人梯,严谨笃学,成为学校一大批“70后”“80后”教授、博士中的优秀代表。
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教研室五位女教师组成的“五朵金花”教学团队,她们把三尺讲台当成人生出彩的“舞台”,致力于引导学生“志于学、乐于学”。
青年博士董玉玮,在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中获特等奖并进入全国大赛。工科博士的他,在工作中牢记责任,追求卓越;在教学中求实创新,全力以赴。他用严谨精湛的教学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亮起来,深受学生欢迎。
“准90后”科研达人鲍文正,爱钻研,勤探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在教学中,他乐于和学生交流探讨,培养学生钻研科研的浓厚兴趣,带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的乐趣。
艺术学院辅导员顾行健,参加工作五年以来,坚持“爱与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提出“思想引领·艺术赋能·思政落地”的工作思路。以仁爱和温暖关怀鼓励着每一个学生,挖掘优点,树立信心,探索个性化学生管理模式,做学生的“知心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学生成长。
突出因材施教 培养拔尖人才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布局,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优质特色课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成立“强化培养学院”,采取“1+3”分段培养模式,小班化、混合式教学,培养精英人才。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专业选择权,学生大一时期可有两次专业调整机会。学校连年位居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综合排名300强,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21届毕业生中1045人考取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学校还大力推进学业导师制,在教师指导下,每年500余名学生发表论文、获批专利(著作权)授权。
学校注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突出实践导向,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阅读增长知识、音乐陶冶情操、运动强健体魄,以实践融入社会,以创新锻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学生中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马凯贤、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自强不息之星”戚鹤亭、“创业之星”蒋才伟,获央视报道的“孝亲典范”潘正江,还有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组建科创团队”的刘畅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独树一帜。依托与徐州市联合成立的“徐州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通过融入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资源、搭建实训平台、校地协同联动、成果培育孵化等,形成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选聘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建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和阶段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涵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锻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电子商务众创空间试点单位等,探索出一条特色化创新创业实践之路。
人文环境优雅 尽显大学之美
学校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积极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通过设置高格调课程、开设高水平讲座、举办高品位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着力挖掘体现区域特色的红色育人资源,把“红色元素”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相继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党课、红色精神外文展演、绘画百年卷轴、读讲党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用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凝聚起全校青年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为丰富校园生活,学校组织开展数学建模、机器人、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活动。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战绩突出,多次获得“挑战杯”奖项。近年来,学生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83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906项、省部级奖项1507项,包括“创青春”全国金奖、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等高层次奖项。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桥牌协会主席单位、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副主席单位,桥牌、舞龙舞狮等特色项目在全国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力。学校还通过举办体育、文艺等各种竞赛,为学生一展才华创造机会,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
一年一度的社团文化节是校园里最欢乐的时刻。轮滑社、音翼吉他社、新风志愿者协会、东隅文学社等80个学生社团同台竞技,各展风采,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又增强了学生的快乐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逸夫图书馆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馆里有一家“文艺范”的书店——“博库书城徐工院店”,曾获评“2019江苏最美书店”。它是校园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大家的心灵家园。校园书店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文化沙龙、师生活动、专题培训、学术体验为一体,设计简约而不俗套,香浓的咖啡香气四溢,沁人心扉。学校获批苏北首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建成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按区域收集展示淮海地区10市各类非遗实物近600件,成为非遗研究、展示的新高地。
学校注重资助育人,关注关爱家庭困难学生。设有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各类企业奖助学金等近40项。每年发放奖助学金2300余万元,获得奖助学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70%,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此外,学校足额设立各类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后顾之忧。
放飞理想之地 前程未来可期
学校以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独特的校园文化,积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专业精神;以建设智慧校园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师生营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校园环境。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
纵观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布局合理,流露着现代化校园的气息。教室宽敞明亮,宿舍舒适温馨;宿舍配备暖气、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为学生提供了舒适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积极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实现了校园无线系统全覆盖,完善评教、招生报名、课堂教学等系统,建有自助式微课录播教室和智慧教室等。深度开发微信企业号、订阅号,方便师生手机端查看处理各种信息。打造完备的数字化平台,真正做到校园智慧管理、教师智慧教学、学生智慧学习。
清新雅致的装修、明亮温暖的灯光,西式的甜点、中式的简餐,学校食堂不仅颜值高,菜品更丰富新颖多样、营养可口。各种风味餐厅温馨、时尚,从南到北风味齐全,令学生们大快朵颐、流连忘返。校医院全面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分级诊疗、社区医疗的优势,重新合理布局设置、增设功能科室、疫苗接种、应急救护等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师生医疗服务保障。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先进单位、领跑单位。
毗邻现有中心校区的东校区即将建成,“一个校区集中办学”美好蓝图即将实现。东校区建有大学生科技园、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运动场等,占地面积约924亩,总建筑面积38.2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将新典雅主义和中国悠久的两汉文化完美结合。即将竣工的东校区将成为徐州新城区又一座闪亮的地标,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美丽的家园,这也将是徐州大学创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太阳集团7237网站,正在全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向着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