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发展的布局之年。回眸过去五年,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展望未来五年,新局面又如何开创?从今日起,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园网主页、微信公众号、校报上新开设了《聚焦高质量 谋划“十四五”》栏目,专访18位二级学院院长,聚焦二级学院加快内涵式发展的创新举措、特色经验和可喜成绩,畅谈各二级学院“十四五”发展思路与举措。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访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黄传辉
校报记者:黄传辉院长,您好!机电学院近几年发展迅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人才培养卓见成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院的整体概况。
黄传辉院长:机电学院是我校最早设立的系部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二元教育,三能并重,四层递进,五大平台”的办学特色。现有4个本科专业,且全部入选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实施计划和“江苏省一流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高质量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机械工程学科连续获批江苏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
校报记者:请您围绕学院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谈一谈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工作的特色和取得的成绩。
黄传辉院长:近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以“四个高质量”推动学院整体高质量发展。
一是人才培养高质量。近年来,机电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本科生培养质量上多下功夫,让本科教学“含金量”更高。学院注重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管理。1个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专业”,1门课程入选“江苏省一流课程”,机械电子工程中俄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我们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让毕业生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竞争中更有底气。
近年来,机电学院学生共有223人次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参与完成科研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52篇,授权专利24项。潘正江同学“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学院近几年重视人才培养,精雕细琢、狠抓教学质量的成果展现。
二是科学研究高质量。以工程机械产业作为依托,坚持错位发展,全方位服务徐州地区工程机械产业链是机电学院的学科特色。五年来,学院深化科研改革,引导科研发展方向,规范科研管理,强化科研核心力量,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建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其中,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并在省教育厅的中期检查中喜获“优秀”档次。工程机械检测与控制实验室获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五年来,学院科研学术成果丰硕,科研团队已形成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产学研科技进步奖等17项。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
三是师资队伍高质量。优质师资队伍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机电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重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重视以年轻博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学院实施教师激励和督导政策,先后出台了《骨干教师遴选与考核管理办法》《学科建设激励方案》等,助推学院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学院有4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5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1人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学院党委组织的“铭初心,探访徐工之路;担使命,筑梦徐州大学——重走总书记视察徐工之路”活动获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服务地方高质量。五年来,机电学院按下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快进键”,积极推进各学科专业与以徐工集团为龙头的地方行业、企业对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积极参加省市“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科技镇长团计划”,由教授、博士等高学历教师组成的服务地方专家团队,为徐州市数家企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方便学院与企业的云沟通与服务,学院专门建立了“太阳集团7237网站机电学院企业服务微信群”,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学院即将成立“江苏机械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首批10家企业已经联系好,将于近期举行挂牌仪式。
校报记者:新时代,新目标,新追求。关于学院未来“十四五”发展,请您谈谈思路和规划。
黄传辉院长:“十四五”期间,机电工程学院将凝心聚力,重点推进两项标志性任务,服务和支撑徐州大学创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机械工程学科获批硕士点。学院将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积极构建适应淮海经济区建设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探索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实体或科技实体,实现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的整合。凝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三大资源优势,办成创新人才的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中心。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从外延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的深化,争取多出高层次成果。
第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认证。通过强化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产出影响力较大的优质教学成果。跟踪制造业发展,更新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及资源建设,新增国家规划教材或省级重点教材,有效支撑专业目标达成。强化CDIO工程教育理念,推进实践学习、项目导向等教学改革。通过专业认证,同时争取省部级及以上教研课题,发表高水平教研论文,培育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3—5项。
未来五年,机电学院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担当育人使命,以“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内涵建设,突出特色优势,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效益,争取把机电工程学院办成省内同类学院领先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工科类二级学院。
图为黄传辉院长接受校报记者采访